超臨界CO2染色
來源:中國紡織助劑網(wǎng)
發(fā)布時間:2007-7-26 10:39:54
超臨界染色是1989年由德國西北紡織研究中心E.Schollmeyer氏發(fā)明。它采用超臨界流體作為染料介質(zhì)染色。在超臨界范圍內(nèi)的物質(zhì)既不是氣體,也不是液體,而是兼具有氣體和液體性能的均相物質(zhì)。超臨界流體的密度與液體相同,但它的粘度、擴散系數(shù)和氣體相近。當超臨界流體在膨脹或冷卻時,作為溶劑的超臨界流體的溶解度將很快降低而析出溶解的物質(zhì)。利用這個特性可用于染色,且容易回收。常用的超臨界流體是CO2,它是容易液化的無毒物質(zhì)。 CO2經(jīng)冷卻液化后,由泵打壓到染料罐,使CO2與染料溶解,然后至染色罐內(nèi)與織物進行染色。染色條件是15-25MPa,80-120℃,染色時間1h左右。 超臨界染色的特點是:1)不用水為介質(zhì),也不排放廢水;2)超臨界狀態(tài)的CO2具有很高的表面張力,低粘度和較高的擴展系數(shù),具有對分 散染料的易溶性;3)不用染色助劑。 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:1)使用高壓,安全性能差;2)設(shè)備投資高;3)不適用于天然纖維,如棉、毛、絲等。 本方法雖屬于無水染色,但還停留在“有介質(zhì)染色”的傳統(tǒng)認識上。它采用昂貴的超臨界流體來代替水為介質(zhì)。由于CO2的憎水性,難于用作天然纖維染色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需要添加一種所謂進入劑來提高CO2的極性。更需要改良染料,使它在CO2中能有較高的溶解度。這種方法牽涉面較多。如不能用于天然纖維則難滿足消費需要。 轉(zhuǎn)載本網(wǎng)專稿請注明:"本文轉(zhuǎn)自錦橋紡織網(wǎng)" |